殡葬改革调查:生态安葬升温 传统殡葬仍为主流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08 14:38

殡葬改革调查:生态安葬升温 传统殡葬仍为主流

中国新闻人民网 2016年04月05日 12:58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图为合肥市民政局联合市文明办、市国土局,在大蜀山文化陵园试点,向参加生态礼葬的逝者家属发放的“合肥市绿色生态葬证书”。

  图为合肥市民政局联合市文明办、市国土局,在大蜀山文化陵园试点,向参加生态礼葬的逝者家属发放的“合肥市绿色生态葬证书”。

  人民网北京4月4日电 3月30日,一场特殊的葬礼在安徽省合肥市大蜀山文化陵园举行。67位逝者的骨灰被亲属装进可降解的骨灰坛中,安放在树下或花坛中的小墓穴里。这67位逝者将长眠于此,他们的亲属则带着留恋和不舍,捧土、鞠躬,追思逝去的故人。

  今年是殡葬改革60周年,日前,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市民实行生态殡葬。随着各地殡葬改革进程的加快,各地殡葬管理及改革现状如何?各地群众对生态安葬的接受程度如何?为此,本网记者分赴河北、江苏、安徽、海南、甘肃、青海等多个省份实地采访发现,近年来,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大力推行生态节地葬,生态安葬观念正在逐渐被各地群众接受,但现阶段,选择传统殡葬和祭扫方式的群众仍占大多数,生态安葬仍然任重道远。

  节地、便宜又环保 推行生态安葬乃大势所趋

  在我国,向来有“厚葬”的传统,为先人修建阔气的墓葬也被视为是子女后辈的孝行。然而,近年来,死者的殡葬费用一直居高不下,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天价墓地”,老百姓纷纷抱怨“死不起”。另一方面,传统的一骸一穴单葬墓占地面积偏大,也造成了土地的大面积浪费,殡葬用地愈发紧张。

  为解决这种日益激化的矛盾,近年来,不少新型殡葬方式应运而生。《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更是首次明确了节地生态安葬的内涵,提出“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老式的平地立式墓碑一半占地在1.5平方米以上,价格一般在3万左右;而生态安葬的墓地占地不超过0.5平方米,花费在3000到8000不等”,青海省西山公墓负责人宋安林介绍说,生态安葬方式既达到了节地目的,而且美化环境,真正做到了生态环保。

  据记者了解,3月14日,江苏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召开推进节地生态葬暨2016年清明节工作视频会议。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表示,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80%,所有乡镇都建有立体式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新建经营性公墓生态葬比例不低于35%,现有经营性公墓存量土地的生态葬比例不低于20%。

  根据青海省发改委和民政厅上报国家发改委和民政部的“十三五”规划储备项目显示,“十三五”期间青海将在全省拟建14个公益性骨灰安葬(放)设施,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方式满足不同层次人的需求,解决市民墓地贵“死不起”、“葬不起”的现象。

  各地大力推行生态安葬 节地环保理念渐入人心

  记者在各地调查发现,近年来,各地对生态殡葬已有多种尝试,包括花坛葬、树葬、海葬、壁葬等。生态殡葬从开始的无人问津,到现在逐渐被人接受,正在成为殡葬的一种新选择。

  “石家庄市自1996年以来,已经举行了21次骨灰撒海活动,目前已有一千多位海葬者,这些生态安葬方式正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石家庄市殡葬管理处处长赵益农对记者说。今年3月初,石家庄市人民纪念堂发出通知,今年再次举行骨灰撒海活动,截至目前,报名者已有100多名。“往年都是60个左右,今年一下子增加了很多。”石家庄市人民纪念堂主任戴玉林告诉记者。

  清明前夕,南京雨花功德园思园广场在全国率先推出了“3D生态云葬”,南京雨花功德园销售部经理和跃进介绍说,“以往的壁葬、花坛葬是不保留逝者骨灰的,而‘3D生态云葬’在保留骨灰的同时满足了传统‘入土为安’的观念。”

  在提及如何有效地推行生态安葬时,安徽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张亚平告诉记者,惠民殡葬的奖补政策是关键。生态安葬虽然告别了传统的“厚殓重葬”,但每个细节都不失体现出尊重逝者、慰藉生者的理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殡葬改革与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殡葬发展既要利于生态保护,又要兼顾人情世故、民俗传统。”张亚平说。

  “我们不要墓,我们这一代人要从自身做起,要为子孙后代多留一点地。墙壁葬不就是‘住楼房’吗?过去的人住平房,现在也住高楼了,我们百年之后‘住楼房’也没什么不可以。”3月20日,南京80多岁的侯老夫妻手拉手来到雨花功德园咨询墙壁葬。

  “人死之后还是要回归自然,原来一直有想法为母亲寻找一种简单、合情的安葬方式。”石家庄的高先生用树葬的方式让过世的母亲入土为安,他认为这也圆了母亲的心愿。“母亲是一个简单的人,不太主张死后大操大办、买墓地安置,之前她的骨灰一直存放在人民纪念堂。”高先生说,树葬这种方式符合儿女们让老人入土为安的想法,也绿色环保。

  群众观念仍待转变 推行生态安葬任重道远

  各地虽然大力推动生态殡葬,且有进一步推进的趋势,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选择传统安葬方式的受访者仍不在少数,此外,各地进行祭扫的群众也以传统的祭扫方式为主。

  4月1日,记者在海口颜春岭公墓看到,前来祭扫的市民仍以传统的祭扫方式为主,有市民表示,烧纸钱、放鞭炮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这种祭奠方式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因此还是选择这种传统的祭奠方式,只是在祭奠时要注意避免引发火灾。

  据记者了解,目前海南生态殡葬方式仍处于起步阶段,相比内地一些地区,海南还有不少进步的空间。“咨询的人也有,但一听说不设坟头不立墓碑,很多人就放弃了。”海口一公墓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墓推出生态园以来,原以为会受到欢迎,没想到却遇冷。

  “生态节地葬需要更多的人去推动、倡导,去率先垂范。”河北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副处长、河北省殡葬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任兆元也表示,河北省作为中国内陆省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生态节地葬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还是无法接受新式安葬法,中国人嘛,我们还是希望入土为安!”在青海省西山公墓,前来扫墓的市民李大爷对记者说。而一位80后市民李先生则表示:“对生态安葬有所了解,我们年轻一辈还是很能接受新式安葬法的,但是安葬逝去的人,是一个家庭的大事,要去说服家人接受生态安葬还是需要时间。”

  “在安葬事宜上,其实就是需要一种社会大环境,只有参与生态安葬的人多了,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这样的安葬方式。”兰州市民王先生表示,“所以,在前期人们还没有广泛接受的时候,作为主管部门通过介绍、推广、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接受生态安葬非常重要。”

  青海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王发玉也表示,目前民众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中,对于树藏、壁葬等方式的接受还需要过程,但推行生态安葬是大势所趋,由于青海特殊的气候条件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在青海推行生态安葬还是任重道远。(马丽娅、张梦琪、姚媛、汪瑞华、毛雷、高翔、牟健、张莉萍参与采写)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