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努力开创惠民殡葬工作新局面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27 12:56

山东省民政厅



  近年来,按照民政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要求,我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建设,以移风易俗助推殡葬事业改革发展,着力推动惠民殡葬政策落地落实,殡葬事业改革创新取得良好成效。2016年初,中央文明办把山东确定为全国移风易俗试点省市,2016年底,我省在全国移风易俗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今年6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淄博召开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对我省移风易俗、公益性公墓建设等惠民殡葬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一、以移风易俗为切入点,把殡葬事业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移风易俗是殡葬事业改革创新的思想先导和“牛鼻子”。一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会同省文明办,将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纳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和重点工作,纳入17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县(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内容。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移风易俗乡村文明行动现场会议,推广各地经验做法,部署推动全省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工作。二是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成立了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文明办等20个部门组成的移风易俗联席会议,明确了政府主体责任和部门任务分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和文明办牵头抓总,部门合力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强化督导考核。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与对口市联系帮包制度,每年开展一次移风易俗示范镇和示范村评选表彰活动,每年开展两次专项督导检查,每年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两次调查暗访和电话满意度调查,并将排名情况通报给各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

  二、以农村红白理事会为抓手,倡树殡葬改革文明新风

  殡葬改革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以全面推进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为抓手,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一是建立健全农村红白理事会。省民政厅联合省文明办等14个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 促进移风易俗的意见》,建立健全农村红白理事会,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明确丧事办理流程和具体标准,纳入村规民约公示上墙,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了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有场所办事。全省已建立8.6万个农村红白理事会,实现了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全覆盖,二是加强红白理事会成员培训。各级民政部门与文明办密切协作,制定培训方案,编写10多万字培训教材,对30多万名农村红白理事会成员进行重点培训。与妇联开展了以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新生活”培训,与组织部、扶贫办开展了“第一书记”培训,使“第一书记”成为移风易俗的宣讲骨干,所在村成为移风易俗、脱贫致富的样板。通过第三方暗访和电话调查,群众对红白理事会的满意率达到95%。三是倡导丧事俭办文明新风。按照“顺应群众意愿、传承中华文化、保留必要的庄重感仪式感”要求,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探索既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地习俗特色、又能满足现代文明和群众精神需求的文明节俭模式,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体现对逝者的追思、对生命的尊重。通过积极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有效破解了大操大办、乱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等难题,极大的减轻了群众负担,受到了群众称赞。

  三、以“互联网+殡葬”为手段,全面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互联网+殡葬”创新发展路径,将殡葬管理服务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以信息化形式进行固化规范,在全国率先开发应用了殡葬管理、骨灰撒散和公墓管理3个在线信息系统,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殡葬管理服务深度融合。一是建立统一信息平台。依托 “金民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协同办公、省级开发、五级应用原则,强化殡葬信息化顶层设计,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民政部工作规范,规划设计数据采集,确保基础数据的唯一性,有效防止了信息孤岛和各自为政,实现了信息技术在殡葬领域的广泛应用。二是提升管理服务效能。通过在线系统对业务流程的控制,使每个岗位能够按照程序要求规范有序办理业务,避免出现人为错误,做到了数据实时准确完整。通过系统生成的纸质和电子档案,促进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特别是通过系统对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与实际收费进行实时比对,有效杜绝了乱收费现象,实现了殡葬服务公开透明。三是实现信息共享利用。我省火化数据已实现与公安、人社、卫生、教育、住建等10多个部门的信息共享,通过相关数据比对,为有关部门查处骗取国家补贴和社保经费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各级各部门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四、以奖补机制为引擎,加快推进全省公益性公墓建设

  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全面实施惠民殡葬,是解决好群众基本丧葬需求的治本之策。一是制定奖补激励办法。各级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公益性公墓建设奖补方案,持续加大公益性公墓建设投入,对实行骨灰撒散、海葬、树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给予奖励。今年,省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市县财政安排9000多万元资金对新建公益性公墓和现有公墓进行美化绿化改造。近两年,全省共新建农村公益性公墓5718处,实行骨灰撒散、海葬、树葬、花坛葬等不留骨灰安葬方式2万多例。二是落实惠民殡葬政策。2012年,实行了优抚对象、低保家庭等困难群体遗体运输、冷藏、火化、骨灰存放等四项基本费用全免。2017年,全省17个市有15个市对辖区居民实行四项基本费用全免,覆盖了90%以上人口,平均每件丧事减免费用1000多元。三是强化典型示范引领。今年5月10日起,沂水县全面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将殡仪馆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对具有沂水户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安葬全部免费。8月1日起,临沂市全部12个县市区学习沂水经验做法,对辖区1000多万居民全面实行惠民殡葬政策,得到群众一致称赞。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