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官镇以德化人推动移风易俗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26 09:35

赵官镇油菜花节开幕

人人动手洁净家园

移风易俗氛围浓

组织绿色骑行

赵官镇移风易俗文艺展演

俯瞰赵官镇

□文/图 本报记者 孟志远 本报通讯员 王业婷 孙华美 蒋国梁

文艺舞台上,演绎移风易俗的华彩乐章;乡村博物馆中,传递时代乡风的深情呼唤……当下的赵官镇,陋俗渐远,新风劲吹。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赵官镇通过德化人心、示范带动,健全自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简办成共识 “不比面子比人品”

“过去,村民最头疼的就是‘红白事’,一场白事办下来就得花费两万多元,大家表面上大操大办,其实是打肿了脸充胖子,私下都嘟囔‘办不起’。”谈起过去村里的红白事,赵官镇大徐村党员徐涛说。

移风易俗的推进,离不开家庭的选择,但更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每一个个体的共同努力。近年来,齐河县赵官镇把节俭办红白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抓手,党员干部带头,营造勤俭节约好家风。

8月份,徐涛的孩子收到了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尽管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但徐涛并没有大操大办,也没有收取任何礼金或贵重礼物。他只是邀请亲朋好友共享了一桌团圆饭。饭桌上,面对大家的祝贺,徐涛微笑着回应:“谢谢,平时工作忙,相聚的时光太少了,能借着这个机会和大家聚聚,一起开心,就已经是最好的庆祝方式了。”

在赵官镇,像徐涛这样的党员干部喜事简办的示范带头现象多了起来。嫁女儿不计较彩礼、喜事不讲究排场的情况比比皆是。“彩礼、排场不能代表新人的好日子,现在大家的观念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不要彩礼要幸福,不比面子比人品。”赵官镇党委宣传委员赵晨杰说。

红事简办,白事也如此。不设大门,不做纸扎,不搭舞台,不摆宴席,在大马头村,“从简”已成为村民办白事的基本原则。这得益于村里红白理事会的统一操办,该理事会由20余名村委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他们义务帮忙处理各项事宜。在白事期间,村民们共享大锅饭,避免了高花费环节,实现了流程统一,没了攀比,“薄葬”习俗在当地蔚然成风。大马头村党支部书记李秋林表示:“办得多风光,与故去的人无关。真正的孝顺是在老人在世时尽心尽力。倡导厚养薄葬,关键在于‘厚养’。只要一个人有孝心,私心杂念就会减少,移风易俗也就不再是难事。”

为下好群众参与“一盘棋”,赵官镇召开10余次移风易俗推进会,指导各村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村规民约,涵盖移风易俗、邻里关系和婚姻家庭等内容。通过“村民提、群众议”的方式,全镇55个村均建立了自己的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

如今,简约适度、文明节俭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宣传接地气 “好声音声声入民心”

近日,“深化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文艺展演在赵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大舞台举办,来自全镇各村(社区)艺术团、合唱团、民乐团的文化文艺志愿者们纷纷登台献艺,他们自编的三句半《移风易俗记心间》、快板书《百善孝为先》、鼓书《夸赵官》等节目,在潜移默化中将移风易俗新理念根植群众心间。

“农村移风易俗绝非一日之功,必须从思想上形成自觉。”赵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潘洪建介绍,他们通过“吹拉弹唱”宣传“接地气”、“志愿服务”宣传“冒热气”,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好声音声声入民心”。

55支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服务队、500余名移风易俗志愿者是赵官镇移风易俗宣传的主力军。他们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倡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依托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5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及农村大喇叭将宣讲与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推出各种小品、三句半;利用短视频、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典型经验做法,分享身边的好人好事和陋习改变的故事;在文化广场、休闲景点处等设置移风易俗内容文化墙、宣传栏,设置公益广告、宣传画,丰富宣传维度……通过这些举措,赵官镇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遵德守礼、崇德向善,为建设乡风文明注入新的源源不竭的动力。

在赵官镇,弘扬孝道文化被摆在移风易俗工作的首要位置。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镇55个村都开展了“孝道文化大餐”,在重阳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各村志愿者包饺子、搞演出,推出文艺表演节目,宣传家庭和睦、孝顺父母。一些村子还请来“外援”,老人们边吃饺子边看文艺演出,还能享受免费义诊义剪等服务。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赵官镇建设老年食堂,为村内老人提供免费午餐。

表彰先进也是移风易俗中的一大亮点。有的村子评选出了好媳妇、好婆婆,有的村子则选出了孝老敬亲模范、最美家庭。在热烈的掌声中,这些先进典型不仅收获了荣誉,更激励着村民传承和发扬孝老敬亲的传统文化。

打好特色牌 “谁不说俺家乡美”

文旅融合与移风易俗双翼齐飞,为赵官镇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新画卷,让每一名赵官镇人说起自己家乡时那种“谁不说俺家乡美”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4月,金黄的油菜花海翻滚着波浪,第二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如约而至。游客们徜徉在花海中,感受着大自然的温柔与慷慨。而在这片绚烂的花海中,移风易俗的新风也悄然吹拂。文明宣传长廊在花田边静静守候,讲述着一个个移风易俗的动人故事,引领着游客与村民共同摒弃旧俗,拥抱文明。村民自发组成的文明劝导队,在花间小径上穿梭,守护着这片美丽的花海。

7月,赵官镇首届荷花文化旅游节点亮了“乡村好时节”。千亩盛开的荷花,发布的齐河县黄河村落旅游民宿聚集区线路,还有“荷花+N”的玩法,吸引上千人次前来参观、游玩、打卡。荷花池中,碧绿的莲叶与粉嫩的荷花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移风易俗的宣传也如影随形,传统民俗表演与移风易俗标语在荷花池边、体验活动区域随处可见……现场虽然人比较多,但游客游玩井然有序,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文明的氛围,让他们不由感慨“风景这边独好”。

赵官镇,这片承载着千年古镇韵味的土地,如今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八方来客。孟氏民居博物馆的精心修缮,大马头村村史馆与大徐村村史馆的匠心打造,如同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赵官镇的版图上,成为留住乡愁、传承文化、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阵地。

这些村级博物馆、民俗馆,不仅免费对外开放,还将赵官镇的人文历史与传统文化娓娓道来。走进馆内,那些关于村子的历史记忆与名人故事,如同一股股清泉,滋润着每一位游客的心田,让他们在品味乡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赵官镇传承的诚信、孝顺、朴实与节俭美德的文化底蕴。

“留住乡愁,就是留住我们的根。”赵官镇大徐村党支部委员徐光宝坦言。为了守护这份乡愁,党员干部主动包片负责胡同的环境卫生。村民也积极响应,每隔一段时间便自发组织起义务大扫除。在他们看来,一个干净整洁的村庄,不仅是对游客的尊重,更是对自己家园的热爱。

随着文旅活动的蓬勃开展与村级博物馆、民俗馆影响力的日益扩大,赵官镇的乡村风貌焕然一新。村民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富足,而是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提升与环保意识的增强。他们齐心协力,共同打造着一个宜居宜游的乡村环境,让赵官镇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新风尚。

“移风易俗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握工作重点、下足功夫。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方法与丰富手段应始终以服务大众为核心目标。赵官镇将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致力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以此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赵官镇党委书记赵延锋表示。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