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元旦美食篇!老北京的传统小吃
心心念念的年已进入倒计时,我国民族众多,各地习俗不同,按照各地的习俗,人们的饮食习俗也是大相径庭的。老北京的传统小吃都有那些特色?快来看看吧!
豆儿酱
豆儿酱是老北京传统小菜,其实它就是升级版的皮冻。在过去,它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地道下酒菜,有冰箱以后,炎炎夏日也能吃上下酒美容消暑的缤纷小皮冻了。
炸丸子
丸子象征了合家团圆。以前过节期间,各家总要串门或者接待客人,吃饭时间不固定,也没有很多时间炒菜。事先准备好丸子,端上来就能吃。
糖瓜
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时代,这是极好的美食。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卤炸豆腐
卤炸豆腐是一道老北京有名的清真小吃。豆腐嫩滑,汤汁鲜美深受百姓喜欢。自“豆腐”传到北京,那吃法就越来越多,并得到了南北结合口味提升,经数百年的演变,形成了北京自己的特色。尤其到了明代的中晚期,京城的“六必居”开张以后,调味品更加丰富,又出现了“卤炸豆腐”这一小吃,经过不断改良传至今日。
萨其马
萨其马是老北京传统糕点,前身是一种满族的传统饽饽——搓条饽饽。后来用白糖代替了熟豆面,成了“糖缠”,更名为萨其玛。
食鲤鱼
老北京有食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的吉祥话相联,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饺子
老北京的满、蒙旗人管饺子叫“煮饽饽”。无论是富裕人家还是穷苦人家,饺子是一定要吃的。
蜜供
蜜供亦叫“蜜供尖”,是敬奉佛祖的佛堂里,码得似小塔式的、下方上尖祭祀专用的面食品,大小不一,高矮不等,不论斤,论“堂”卖。这种蜜供尖顶端像个小金字塔状,塔尖上插有福、寿、禄、喜、财带花的字签子。
芥末墩儿
芥末墩儿是老北京汉族传统风味小菜。老北京失传的点心和菜肴很多,但芥末墩儿依然保存了下来,一是这道菜太有特点了,二是因为用大白菜作原料具有普遍性。芥茉墩儿是地道的百姓菜,一到冬天大白菜上市,老北京很多讲究的家庭都要做芥茉墩儿。
年糕
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汉代扬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作方法。明、清时,年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老北京的年糕由清真回民小吃店在过节时大量供应,是满族拜神用的祭品,满族名字叫飞石黑阿峰。
元旦过节篇!元旦都有那些庆祝方式?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观看元旦联欢会、和家人朋友团聚聚餐,或是去旅游看看外边的风景等,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
如果说还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
元旦诗词篇!抒情话元旦诗说新意年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丁卯元日(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共内人夜坐守岁(南北朝·徐君倩)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棕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摧。
新年作(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元旦祝福篇!元旦佳节送你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