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人大: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塑造良好文明新风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05 12:57

  凉山州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聚焦凉山长期以来存在的移风易俗难题,于2022年5月颁布施行《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充分发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作用,扎实推动凉山州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新成效。

  以高质量“立法”推动移风易俗条例颁布实施

  立足凉山特殊州情,全面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总结有益经验做法,严格规范立法程序,实现高质量、高标准立法。一是严格依法立法。落实“不与上位法相抵触,不与同位法相违背”的立法要求,与《凉山彝族自治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凉山彝族自治州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地方立法工作统筹起来,注重各个条例之间的相互衔接,确保《条例》内容充分完整的同时,不与其他条例法规重复冲突。二是坚持开门立法。注重吸纳各地、各方面的经验及意见建议,扎实开展立法调研、立法论证、社会听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共提出意见建议170多条,研究采纳70余条。三是探索特色立法。总结提炼凉山州“三建四改五洗”“四好”创建等文明新风建设中的工作体制机制、成功经验做法、有效政策措施,并将其固化上升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规条款予以保障,使《条例》更符合凉山实际、更体现凉山特色、更具有可操作性。

  以全方位“普法”推动移风易俗条例深入人心

  以“自治州移风易俗活动宣传月”为抓手,坚持“集中宣传、日常宣传”相结合,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持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一是强化媒体宣传。中央电视台《央视新闻》对《条例》正式实施进行了报道,《新闻1+1》邀请国内知名法学专家对《条例》作了系统介绍和全面解读,《条例》批准通过的第二天,有关官媒抖音点击量就达1307万人次。二是强化常态宣传。通过农民夜校、村村响广播等多阵并用,群众坝坝会、制作播放音视频、签定承诺书等多措并举,进一步扩大学习宣传覆盖面,营造人人参与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条例》施行至今,凉山州累计开展宣传宣讲活动5.4万余场次,覆盖干部群众500余万人次。三是强化交流宣传。坚持开放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2023年迎接全国62批次各级人大考察团来州学习交流,大家对《条例》在推动移风易俗、优化民族地区治理、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

  以高标准“监督”推动移风易俗条例贯彻实施

  采取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等方式,推动《条例》得到有力贯彻实施。一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连续两年听取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条例》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执法检查报告得到了凉山州委的充分肯定。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大为改进,操办白事动辄杀牛百头、“赛牛皮、比牛头”等好面子、炫耀卖弄、攀比摆阔现象成为历史,大肆撒钱撒物、燃放烟花爆竹、违法使用人民币等丧事操办乱象得到根本扭转,因俗而生的经济及人情负担大幅减轻,干部群众拍手称快。二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按照《条例》第四十六条关于投诉、举报的规定,凉山州开设移风易俗“码上举报”二维码平台和“举报电话”专线,全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依法及时受理和处理各种投诉、举报。截至今年5月底,共处理“码上举报”平台举报线索803件,其中:有效举报232件,查实案例132件。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工作。按照《条例》关于建立目标考评制度的要求,凉山州有关单位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重要内容,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日常督查考核,组织开展四轮暗访督查,累计发现共性问题86类、个性问题203条,并坚持问题导向,狠抓问题整改落实。

  以严要求“用法”确保移风易俗条例有效执行

  凉山州各级各部门联动配合、组合用拳、重点突破,一体推进法治举措、纪律规定、德育教育、自治管理,以超常规举措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一是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条例》制定出台后,凉山州又先后制定《治理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总体方案》等4个配套文件,修订实施《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定》等政策,构建起较为完备、规范有效的制度体系。二是持续深入治理高价彩礼。“高额彩礼”以及利用彩礼、礼金干涉婚姻自由现象有效遏制,婚嫁彩礼不超过10万元的硬性规定广为人知、普遍约束。娃娃亲、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等“无效婚姻”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发生率显著下降。三是追责问责敢于逗真碰硬。截至2024年6月底,凉山州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反移风易俗政策规定106件17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0人,其中涉及履职不力问题12件36人,按照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自治规范处理人员1412人。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